同茶圈的朋友交流今年市場怎么做的過程中,碰到了一個拷問靈魂的問題:降價沒問題,但降了就是死路一條。對此一開始我還表示不理解,但經過朋友的解釋后,終于恍然大悟,然后經過一番思索,也來談談我對這個難題的解法。
對于大多數廠商來說,自己降價不是什么問題,但經銷商怎么辦?當下普洱茶市場的現狀就是從廠商到經銷商大家手里都握有相當多數量的茶。以前本想著靠這些茶葉發(fā)一波財,現在則要靠這些茶葉來救命。
隨行就市的道理大家都懂,現在普洱茶市場所面臨的問題不是產品打九折打八折就能解決的。價格就是一層窗戶紙,好茶只有降到三五百才好賣,一般茶就是百十塊的價格。你要說原料都不止這個價,那是因為過去搞房地產、搞金融的一擲千金,水漲船高之下毛茶價格飛天了?,F在這兩大領域消費低迷,新的群體又沒有成長起來。擺在茶商面前的就兩條路,要么憑著雄厚的資金實力硬停過這一波,等到高端消費春暖花開,要么就根據市場實際消費情況隨行就市。茶商就是要做好產品打對折甚至更低的心里準備。
現在的問題就在這里,廠商對產品進行打對折,廠商還能略微賺點,但對于經銷商來說那要虧到姥姥家。而且越是大廠越是如此,就拿某龍頭企業(yè)的產品來說,如果廠家打對折把過往一萬左右一件的產品降到5000元進行銷售,旗下經銷商每件茶最少虧5000甚至更多。這樣就意味著產品還沒賣出去,經銷商個個都得賠個底朝天。這種事若換做以前,廠家還能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現在日子都不好過,廠家即便想做只怕也是有心無力。那么廠商真要是大幅度打折,弄不好錢沒賺幾個,旗下經銷商就得跑一半。于是問題就僵在了這里。
對此我的看法是,庫存打折固然要進行,但廠家應該借著降價花大力氣推幾款市場接受度高的新品。好歹讓經銷商有錢賺,這樣才可以彌補因庫存打折帶來的損失。也唯有如此,才能留住人心。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方能同舟共濟。
文:天火